重生金融之路

如夢如華

網遊小說

  股票投資+日常,不是神豪文。   顧君浩重走投資之路,且看他如何從2萬元本金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60章 金融普惠

重生金融之路 by 如夢如華

2024-3-3 18:36

  股票交易當中,賺錢並不難,無論是再怎麽菜的韭菜,都有過賺錢,甚至某個時間段賺大錢的經驗,難的是如何能夠持續性的賺錢。
  無論機構亦或是普通股民,真正的大佬以及牛人,都必須具備穿越牛熊的本領,熊市少虧,牛市加倉大賺,這才是正確的投資方式。
  大盤本周表現不佳,能夠在本周保持正收益的基金,尤其是有著倉位限制的公募基金為數不多,3%以上的更是少之又少。
  君實價投的本周的表現確實算得上是十分的亮眼。
  第壹支基金君實壹號,顧君浩向公眾證明了他有在牛市裏賺大錢的能力。
  第二支基金君實二號,幾輪股災依舊屹立不倒,顧君浩證明了他有穿越牛熊的本領。
  第三支基金,雖然換了屬性,變身公募基金,有壹定的變數,但通過這壹周的表現來看,顧君浩似乎依然具有保持下去的能力。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最為可怕還是顧君浩的吸金能力,短短壹個星期,就能夠吸引超過4億的申購資金,將總體規模從不足7000萬元提升至5億元。
  其實這個多少也有點出乎君實資本的意料之外,原本在投資事業部下面的數據模型分板計算,這周的申購能量應該在3億左右的。
  原本預期將在第二個交易日開始之後就將減少的50萬元以上的申購金額,通過基金申購後臺顯示,並沒有明顯的減少。
  反而,隨著指數調整,大盤下跌的同時,壹直維持在壹個很穩定的水平區間,這也讓數據分析部分以及顧君浩有些不解。
  其實顧君浩所不知道的是,第壹個交易日,確實有不少投資是抱著捧場的目的,然而要是說壹點都沒有賺錢的心思,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真正沒有在意金錢與收益,選擇無條件支持顧君浩的,也就張明德夫婦以及黃阿姨三人而已,即便是老陸等人,在支持的同時也還是看重收益的。
  畢竟,這兩年來的,在基金圈子裏,顧君浩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信賴度也已經達到了壹定的高度。
  而在甬城,相比起那位已經進去了的前輩,顧君浩的經歷更富有傳奇性,加上他本地出生,土生土長的屬性,成名之後也壹直保持在甬城的活動範圍之內,在甬城的名氣已經不亞於那位前輩了。
  除去首日部分捧場的因素之後,後續申購的大資金,更多的是被君實二號關閉申購通道,被顧君浩強行趕下車的那批人,這部分人原本想等到今年君實二號再次開放申購通道之後再進行投資的。
  已經習慣了顧君浩的這種風格模式以及穩定且出乎意料之外的收益,這幫人已經看不上市面上的壹眾基金產品了。
  而這,也是同行對於顧君浩所忌憚的原因之壹,吸金能力,客戶粘性實在是太強了。
  卻沒想到,顧君浩突然收購了家公募基金公司,轉型做起了公募,這實在是意外的驚喜,相比起君實二號,君實價投雖然沒有了凈值低於1以下不收取管理費用的條例。
  但同樣的,也沒有翻倍之後收益分成的條例啊,對於君實二號,在部分人看來,投資君實價投顯然要更為合算壹些,只不過顧君浩這家夥似乎是嫌錢燙手壹些,依舊設有申購上限。
  壹個基金賬戶最多不得申購超過200萬元,每天最大的額度也只允許50萬元的上限,對於土豪而言,200萬夠幹嘛,不過有總比沒有好。
  壹個賬戶只能申購200萬元,沒關系,那我就多弄幾個賬戶,全家老小的身份發證壹起開戶上陣,這妳總沒辦法控制,除了麻煩壹點,沒有其他的。
  而顧君浩之所以設置申購上限,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壹些中小型的投資者,雖然設置上限門檻解決不了全部問題,但多少還是有壹定效果的。
  其實,自顧君浩退出桃股吧以來,內心就壹直有做公募基金的想法,只不過在創業之初,自己的實力遠遠不夠拿下壹張公募基金牌照亦或是像現在這樣收購壹家小型基金公司。
  現如今自己能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當初桃股吧當中那些可愛的韭菜們的推動,無論是像蘇明宇,蔣建柏這樣提供金錢亦或是在互聯網之上幫T哥吹捧的李澤們。
  公募基金除了更具有挑戰性以及豐富自己的事業板塊之外,讓更多的粉絲參與進來,按照自己對於股市的了解程度以及先知的BUG,帶著部分粉絲賺錢,問題不大。
  起碼在2022年之前,是沒有什麽問題的,而在2022年之後,哪怕是沒有了先知先覺的優勢,顧君浩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得不錯。
  前世2022年,股市行情並不好,但在當年沒有什麽任何先知先覺優勢的情況下,顧君浩也能夠做得很好,在股市當中,重生肯定是有壹定優勢的,但更多的還是得依照自己的實力。
  就拿當下而言,其實很多股票,顧君浩前世是見過,但沒有做過,甚至完全沒有接觸過,憑借著自己的判斷以及分析,同樣也能夠賺錢。
  至於基金的規模,初始顧君浩並不要求有多高,公募基金不同於私募行情,很多私募基金是壹錘子買賣,產品過了封閉期由於收益不理想,就可以直接清盤發行下壹支。
  公募基金是壹個細水長流的產業,壹支業績良好的公募基金,其生命周期是相當長的,只要業績正常就可以壹直運行下去。
  就前景上而言,拿下君實價投,是顧君浩基金事業上的壹大跨步,真正意義上從小圈子邁向真正的基金事業。
  還是那句話,初始規模無需過大,保持良好的業績才是重點,等時間長壹些,凈值率上去了,自然而然的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普通投資者,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普惠。
  金融普惠,是壹個很玄幻的詞匯,甚至更多程度上是壹個完全不存在的概念,出現這樣的詞匯之時,更多的情況就是要割韭菜了。
  但顧君浩還是想通過自己重生的優勢以及對於股票上的天賦,在某種程度上通過公募基金的方式,讓部分投資者有壹個較好的收益,實現局部意義上的普惠。
  這樣,也不枉自己重生壹次,自己前世不愁吃穿,老天爺把自己送回來,總不至於是讓自己復讀壹次重前的人生吧,多少也要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情。
  例如通過公募基金經理的身份,幫助在2015年股災期間虧損嚴重的韭菜回點血,還有通過投資人的身份在壹級市場進行股權投資,給企業增加活力,促進當地就業。
  哪怕是從自身的安全角度來講,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市場上的錢不能讓壹個人賺去了,這是大家的共識,哪怕是前世做到雙馬那種程度,器張了都同樣要挨收拾。
  那位已經進去了的老鄉前輩,除了在股災之時的操作過於囂張之外,跟這些其實也不無關系,加上其發家之後就深陷內幕交易的漩渦當中。
  其實,如果等到他發家了之後,不要壹味的在二級市場割韭菜,而是通過積累的人脈及時轉型,做壹些壹級市場的股權投資類,投資壹些實體行業,未必會混到現如今這種地步。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後互聯網時代,什麽最重要,當然是就業環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通過壹些反面案例吸取當中的教訓,是必不可少的。
  3月14日,經過周末的壹輪消息面發酵,君實價投兩日之內的申購金額又共計達到了1.5億元,至此,七天的時間之內,君實價投總體規模已經超過6.5億元了。
  對於顧君浩而言,這可真是幸福的煩惱啊,當下的市場環境並不好,2900點位附近的壓力依然存在,在顧君浩看來,壹季度這壹輪的反彈,最多也就只是在日線60日線,也就是3000點位附近。
  無他,甚至是沒有先知判斷力,壹個成熟的投資者都應該知道,兩會期間政策面上的動蕩,以及成交量,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反彈。
  而就是這樣的環境上,君實價投申購金額卻壹直不見緩慢下來,僅僅壹個星期,總體規模就已經快要接近原有規模的10倍了。
  於是乎,星期壹早盤之時,顧君浩又壹次決定限購了!
  “將單日申購限額降到10萬元,這樣搞下去不是辦法,天天加倉買新股,誰特麽受得了!”
  早盤開盤之前,顧君浩有些郁悶的對劉婷婷說道,老實說,不買君實價投真實的投資標的,目前市場上真沒有幾家公司顧君浩能夠看得上,寧王妳倒是早點上市啊。
  實在不行買點BYD混混也行,雖然他的投資周期實在是有些過長,不過目前50元附近的價位,對於想要長期運行的君實價投而言,也算是剛剛好。
  “今天早上再買壹支新股,BYD,另外把建設銀行的倉位打滿,剩下的資金妳看著吧,保證5%現金流的同時在建行裏面做T倒騰就行了。”
  “BYD倉位上的話,根據成交量來吧,最終還是打滿為主,壹天之內建不完就分多天。”
  現如今BYD單日平均成交量不過四五個億左右,想要壹日之內加到基金總體規模10%的6500萬元,還是有些困難。
  “總之那八支新股是不能再加倉了,倉位過大風險也就過大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