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哚!”壹枝羽箭破空飛來,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
箭矢的力量很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十章 壹條道走到黑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55

  壹連幾天都在開會討論移民問題。很顯然,這是相當長壹段時間內朝廷的重心。
  邵樹德抽空見了下入京陛見的梁懷瑾。
  “魏州之戰,梁將軍是有大功的。”芬芳殿內,邵樹德讓他坐下,和藹地說道。
  “此事有賴陛下天威,否則也成不了。”梁懷瑾恭謹地說道:“罪將只是不忍見到魏博衙兵倒行逆施,百姓生靈塗炭,故出首自降。”
  說到這裏,還唏噓了兩下,似乎在為魏博百姓的多災多難而嘆息。
  “梁將軍能這麽想,可真是魏博百姓的造化。”邵樹德笑道:“而今正是用人之際,朕還需要梁將軍這等人才多多出力。”
  梁懷瑾壹聽,立刻起身,拜倒在地,聲音都有些哽咽了:“臣敢不盡心竭力!”
  “梁卿起身吧。”邵樹德雙手虛扶,道。
  內侍丘思廉走了過去,將梁懷瑾扶起,輕聲道:“陛下自起兵以來,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梁將軍有大功,自然是要厚賞的。”
  梁懷瑾聽懂了暗示,感激地看了壹眼丘思廉,暗自尋思以後要與丘宮監多結交結交。
  “鄯州劉才剛剛歿於任上。”邵樹德突然站起身,說道。
  劉才是鄯州刺史,上任不到三個月,就死了。死在山溝溝裏,渾身有七八處刀傷,與他壹同出行的還有數十官佐、州兵,都死了,屍體都沒掩埋,全扔在山谷中。
  刺史沒回來,州裏面當然要尋找了。壹開始沒找著,後來甚至通知了當地駐軍——壹萬名靈州院在訓士卒。
  駐軍派了三千騎卒,協助州軍尋找,最後在龍支縣的某條偏僻山谷中找著了。雖然已被狐狼啃食了部分,但仔細壹看,明顯死於刀箭。再考慮到刺史是去催繳貢賦的,事情就很明了了:這是遭到了伏殺,屬於對新朝的嚴重挑釁。
  消息報到洛陽之後,政事堂進行了緊急磋商。
  刺史遇害,這是很久都沒出現過的事情了。更何況鄯州刺史壹般還兼任團練使、都部落使,級別不低,這就更嚴重了。
  宰臣們壹致認為,不管這中間有沒有貪贓枉法——老實說,前唐的邊地將官欺壓蕃人部落挺頻繁的,很多時候屬於沒事找事,已經成習慣了,核心原因可能還是和考核制度有關。
  與很多朝代地方出現叛亂,州官的考核就要降低,以維穩為主不太壹樣。自隋唐以來,考核制度就相當畸形,地方上出現變亂不要緊,鎮壓不了才是妳的無能,只要將事情平下,不但無過,反而有功,在上司眼裏妳就是個能臣。
  我們不評判這種認知是不是很奇怪,但就說這個風氣,大夏其實也是壹個鳥樣。劉才身上多半有事,但現在不是深究的時候了,這會要做的是維護朝廷威嚴,消滅敢於反抗的叛亂分子,不論是非曲直如何。
  鄯州沒有權力調動當地駐軍,鄯州州軍指揮使倒是有極大的權限,可以出兵征討,但他們不過三千余人,實力不足。於是只能壹路報到河州和洛陽,請上級處置。
  “青唐吐蕃不老實,不是壹天兩天的事情。”邵樹德說道:“以前就對朝廷征調丁壯不滿,現在又對征收貢賦不滿,叛亂也不是壹次兩次。朕想了想,他們不信任朝廷,隴右道、鄯州也防著他們,久而久之,離心離德。”
  “昔日朕主要在中原征討,對河隴諸蕃部以姑息為主。只要按時交納貢賦、服納兵役,余事壹概不管。”邵樹德又道:“其實青唐吐蕃能忍到現在,已經很令朕意外了。”
  邵樹德走到墻邊,那裏掛了壹副地圖,名曰“江山萬裏圖”。
  “鄯州只轄三縣,湟水河谷更是只有兩縣。”邵樹德說道:“然軍鎮頗多,臨蕃、安人、威戎、綏戎、白水、積石、河源、魚海等十余鎮,前唐之時多有軍屯。鄯州屢次奏報,請置縣設官,移民屯墾。”
  唐天寶年間,中原在湟水谷地的擴張達到極限,但只是軍事意義上,民政遠遠沒有跟上,最多時也不過兩萬余口編戶之民,還不如邵大帥那會呢。
  百姓不足,就需要長途轉運糧草,這個成本自然是十分巨大的。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唐廷在內地招募長征健兒、調發府兵屯田。
  額外多說壹句,高宗年間調發府兵去青唐屯田、打仗,是造成府兵制敗壞的重要原因。離家數千裏打仗,大部分花費自己承擔,還壹去就是好多年,這極大加速了府兵的破產,使得府兵制最終敗壞。
  是的,這就是府兵的重大缺陷。
  最好不要讓他們離家太遠。
  最好不要頻繁征發。
  最好不要長期出征。
  做不到這三點,府兵就會慢慢破產,最終逃亡、厭戰。
  他們不是職業武夫,全天候、長時期、高頻率作戰是他們所難以承受的。更別提離家萬裏去給朝廷軍屯了,這不是扯淡是什麽?
  黑齒常之、哥舒翰在青唐屯田,畝收兩斛,幾乎是內地的兩倍,甚至在關中大饑之時,還能反過來支援朝廷糧食,聽起來十分美好,但背後是府兵“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家中的廬舍破敗不堪,田地荒蕪無比,這要是能長期維持下去就有鬼了。
  “朕思來想去,湟水河谷這麽好的地方,不做點什麽太可惜了。”邵樹德說道:“朕已給樞密院下旨,調鐵騎、定難二軍西行,鎮壓青唐吐蕃。所獲俘虜,遷往中原。魏博百姓,則遷往青唐。”
  他轉身看著梁懷瑾,說道:“朕不在乎罵名,想做就做。此事——已經定下了。”
  將蕃人遷往內地定居分田,蕃人農奴自然歡天喜地,不但有財產了,還有壹個良好的居住環境。把漢人丟往邊疆開荒,不但容易死,環境也很惡劣。這就是邵樹德所說的“罵名”。
  湟水谷地在未來也許會成為壹個相當不錯的農牧業重地,在古典時代的生活也不會多差。但那是未來,眼前這壹兩代人,註定是要被犧牲的。
  做這種事,說不定就要被人罵。
  “今日找妳來,是有壹件要事。”邵樹德坐回了龍椅,說道。
  “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梁懷瑾說道。
  “沒那麽嚴重。”邵樹德笑了笑,問道:“梁卿在魏博為將多年,梁氏也是世代將門,不知可有信得過的親隨部曲?”
  “確實有壹些。”梁懷瑾本來想說沒有的,但這話說出去有人信嗎?聖人也是老行伍了,從底層壹路拼殺出來的,對軍中的事兒門清,糊弄不住的,只能實話實說了。
  “多少人?可靠嗎?”邵樹德問道。
  梁懷瑾回道:“臣是博州人,去清平、博平兩縣,招募個千余可靠部曲沒問題。”
  邵樹德壹聽就明白了,這是壹個在博州清平、博平兩縣有巨大影響力的地方土族。因為出身將門,本人也有些能力,慢慢走進了藩鎮核心權力圈子。梁氏,在博州的能量應該不小。
  “博州剛剛請降。”邵樹德說道:“若降兵中有妳信得過的,可親自挑選,立時釋放。部曲之事,妳再招募壹番,朕給妳五千軍額,自成壹軍,就叫青唐鎮軍第壹鎮。”
  “青唐?”梁懷瑾若有所思。
  “怎麽?不願意去?”邵樹德訝道。
  “臣是欣喜。”梁懷瑾笑道:“能為大夏建功,求之不得也。”
  雖然天下皆傳大夏聖人寬厚仁德,但梁懷瑾更願意相信他“面善心黑”的說法。被他玩死的人不知凡幾,也就表面功夫做得好罷了。
  “朕許妳任人唯親,帶過去的五千兵,壹定要可靠。”邵樹德說道:“替朕看著些魏博移民。”
  梁懷瑾壹下子豁然開朗,前後都串起來了。
  許他任人唯親,意思就是以梁氏宗族和姻親為骨幹,再招募壹部分鄉黨、親友入軍,確保這支部隊聽話。
  梁懷瑾知道自己在魏博的名聲黑得發亮,臭不可聞,不知道多少人將魏博城破的鍋扣在他頭上,又不知有多少人將親友死難的責任推在他身上。魏博百姓又千裏迢迢流放青唐,心裏的怨氣怕是要直沖天際,待見到他之後,怕不是要食其血肉、挫骨揚灰。
  連帶著這個什麽青唐第壹鎮也要被恨上,畢竟都是梁氏走狗、黨羽麽。
  可想而知,雙方之間的對立情緒會非常嚴重。壹旦釀出些什麽事端,鎮壓起來,只要動了手,就更回不到從前了。
  真他媽面善心黑!梁懷瑾心中哀嘆。
  “放心,朕不會虧待爾等。”邵樹德觀察了下梁懷瑾的表情,笑道:“青唐鎮軍先來洛陽,人賜錢五緡、絹十匹。至州後,另有屋宅、土地、牛羊、仆婢相賜。若立下功勞,可優先選入禁軍,或至洛陽為官,朕說到做到。”
  “陛下如此隆遇,臣感激涕零,實不知說什麽好。”梁懷瑾哽咽道。
  “好好做。”邵樹德走了過來,拉住梁懷瑾的手,道:“康俗坊張說宅,朕已遣人修葺壹新,掛上了高唐縣公的匾額,賜予梁卿。府中另有美姬數人,皆賜予卿了。”
  張說是前唐名臣、燕國公,他的宅邸自然非常不錯,至少規模是不小的。此外,邵樹德還明確表示授予梁懷瑾高唐縣公的爵位,確實是厚遇了。
  “臣肝腦塗地,萬死不辭。”梁懷瑾拜倒在地。
  他已在心中默默物色人選,哪個宗親弓馬嫻熟,哪個侄兒、外甥武藝出眾,哪幾個過命之交願意跟他去青唐……
  沒辦法了,事已至此,只能壹條道走到黑。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