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6章 老將出馬
奔騰年代——向南向北 by 眉師娘
2022-7-17 14:04
張向北他們在雲林待了壹個晚上,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國民黨立委張麗善夫婦,陪同他們壹起去農戶和養豬戶家裏考察。
他們發現,臺灣農業的特點是以家庭為單位,規模都比較小,耕作的手段和技術比較原始,和大陸壹樣,從事農業的勞動人口老齡化傾向嚴重,年輕人都前往大都市發展,不願意留在農村。
在農村,農會擔當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們把壹家壹戶的農戶組織起來,在種植和銷售方面,對他們進行指導。
和大陸相比,臺灣農業最大的隱憂是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比較薄弱,臺灣農業相對來說,是壹個對外聯系比較保守的行業,他們的水果高度依賴大陸市場,但卻對大陸農產品的進口,采取了嚴格禁止的政策,也就是說,他可以出口,但不允許進口。
因為臺灣島本身土地狹窄,每年都會受臺風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這就造成了它供應的不穩定,有重大災害發生的時候,馬上會導致全島果菜供應的緊張,價格飆漲,而風調雨順的季節,又會出現供應過剩,價格暴跌的情況。
不像是大陸,很少會有自然災害,可以同時影響幾大蔬菜供應基地,幾大蔬菜供應基地之間,有壹個互補和調節的作用。
臺灣農民的土地是完全私有的,每家每戶擁有的土地不多,相對來說,在話語權和處置權方面,有更多的自由,這又是壹個有利的條件。
對像成立以農戶為基礎的專業公司,提供了可能,而且其穩定性,也要大得多,不會出現像渝北公司那樣,因為相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組織結構關系,造成的矛盾重重,在這裏,只要撬定了人,就撬定了事,而壹切都可以以經濟制度公司制度確定下來,單純很多。
回臺北的路上,小虎領著他們又去了苗栗縣,這又是壹個農業縣,國民黨籍縣長林耀昌接待了他們。
回到臺北之後,張向北和吳歡在臺北又住了三個晚上,芒超陪著他們在臺北、新北和基隆三個城市轉。
臺北市人口僅有兩百七十五萬,從人口規模上來說,只有紹興、金華、無錫這些城市的壹半左右,覆蓋的範圍肯定太小,臺北市周邊的新北市,原來是臺北縣,後來改名為新北市,不管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人們的心理上,都有壹個大臺北的概念,覺得臺新是壹體的。
臺北市全域十二區,和新北市全域二十九區、基隆市全域七區,這三個地理上連接在壹起的城市,共同構築成壹個臺北都會區,也叫大臺北,合計人口七百零九萬。
依照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Network,簡稱GaWC)最新發布國際大都會綜合排名,臺北都會區在世界城市排名中,次於東京、上海、中國香港、新加坡、北京、悉尼等Alpha+國際二級都會區,與米蘭、多倫多、首爾同屬於Alpha國際三級大都會。
張向北他們確定,不是把臺北,而是把整個臺北都會區,列為他們“宅鮮送”臺北分公司的範圍。
臺灣對大陸企業進入臺灣的審核很嚴,從民進黨上臺之後,這種趨勢就更為惡化,張向北他們在臺灣的公司,不能直接註冊為大陸“宅鮮送”的分公司,而是要在臺北註冊壹個獨立的“臺北宅鮮送有限公司”,公司的股東有兩個,壹個是富邦金控,還有壹個——
他們不能讓大陸的“宅鮮送”成為臺北“宅鮮送”的股東,而是用他們在維京群島的那個母公司作為股東,這樣看起來,就好像是維京群島的這家公司,在海峽兩岸,投資了兩家“宅鮮送”公司,在大陸是百分之百獨資,在臺灣,占股百分之四十九。
這樣,臺北“宅鮮送”就還是壹家富邦金控下屬的子公司,和大陸的“宅鮮送”沒有什麽關系。
張向北他們在臺北、新北和基隆壹個個區轉下來,讓他們感覺到最頭疼的還是臺北都會區的城市建設比較老舊,不僅沒有大陸城市那樣的小區,而且新建樓房的比例,遠遠低於哪怕是壹個大陸的三線城市,城市裏低矮的私家民宅居多,老舊樓房居多。
臺北的土地和房子,大多是屬於私人所有的,不管是臺北、新北還是基隆,對每壹個城市的市長來說,都更(都市更新)計劃都是最難推進的工作,很少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可以用來開發成片的房地產。
更沒有像土地收儲中心這樣的單位,壹手進壹手出,直接在做土地使用權的買賣。
像小虎居住的仁愛帝寶,可以有六幢樓房組成壹個樓群,在臺北都已經算是大的住宅項目了,也怪不得這樣的住宅就可以賣出天價。
這樣的大環境,對他們保鮮櫃的安放,和整個的配送工作帶來了難度,在大陸,壹個小區就是幾千戶人家,他們集中投放幾十個保鮮櫃到壹個小區,就覆蓋了幾千戶人家,而在臺北,同樣的幾千戶人家,差不多要蔓延壹條街。
他們不可能把保鮮櫃從街頭擺到街尾,就是他們想擺,也沒有地方擺,土地都是私人的,私人的土地,有多少願意拿出來給別人提供服務的?
根據張向北他們在大陸的經驗,只要保鮮櫃不在客戶每天的必經之路,比如地下停車場或壹樓大廳,他們就會認為很不方便,很多人連從自己居住的樓房走到隔壁樓房,都覺得路途遙遠,更別說讓他從街頭走到街尾。
只要客戶的方便感受打壹折,“宅鮮送”的受歡迎程度就會下降壹倍。
與此同時,和大陸壹線城市相比,臺北都會區是壹個很生活化的城市,城市裏的菜市場、菜店和超市的數量,比大陸的城市多很多,“宅鮮送”要是不能讓客戶感覺很方便,那他們就情願轉過街角,去菜店或菜市場買菜。
最後還有壹個不利的因素是,在臺北,電子支付和電子商務還沒有大陸那麽方便,這還是壹個習慣於用現金的社會,這對他們“宅鮮送”的推廣和普及來說,增加了難度。
好的壹點是,臺北人每個月用於生活開支的支出,要比大陸壹線城市的人還要高,這對他們“宅鮮送”來說,又是有利的。
張向北他們現在,最需要解決的還是保鮮櫃的問題。
吳歡和張向北、小虎、芒超四個人,在小虎他們富邦金控的會議室,開了壹個線上會議,把他們分公司總經理壹級的管理人員,都叫到線上,張向北把他們在臺北遇到的問題和大家說了,讓大家幫助出出主意。
大家在線上七嘴八舌地議論著,但他們出的主意,在張向北和小虎聽來都有些不著邊際,壹壹被否決,根本連考慮都不用考慮,會議陷入了僵局。
“北北,妳忘了?”北京的小雯雯說。
“我忘了什麽?”張向北問。
“萬事不決問老爸啊,妳怎麽不問問張總?”小雯雯說。
張向北哭笑不得,他說:“我們是在商量保鮮櫃的事情,問他有什麽用?”
“雯雯說的沒錯,張晨哥的點子多,問問他,他說不定有主意。”小武說。
小虎在邊上也說:“張總到臺北來過,他對這裏的情況很熟悉,可以問問他有沒有好辦法。”
“我打他電話,讓他進會議室。”小武說。
過了壹會,張晨進入了會議室,小虎揮手和他打招呼說:“張叔叔好!”
張晨也朝小虎招手,和他說妳好!
“妳們碰到什麽難題了?”張晨問。
小虎就把他們在臺北遇到的問題仔細地和張晨說了,張晨在“半畝田”大廈自己的辦公室裏,他壹邊仔細地聽著小虎在電腦上說著話,壹邊拿過桌上的紙筆,還是按照他習慣的那樣,漫無目的地在紙上畫了起來。
小虎說完,張晨還在繼續畫著,沒有吭聲,會議室裏,大家都知道這是他在思考的時候,大家也都沈默著沒有說話,默默地看著他。
張晨漫無目的地繼續畫了十幾分鐘,然後整個人突然靜止不動,大家還以為是網絡的問題,卡住了,小虎正要想問“張叔叔,妳還在嗎”,就看到張晨嘴角抽了壹下,笑了起來,他把筆下的紙往邊上壹推,重新拿過壹張,刷刷地畫著。
接著,又拿過了壹張紙,刷刷地畫著,大家都看著他,沒看清他在畫什麽,但從他的姿勢可以看出來,他應該是有主意了,在畫的,肯定是和這個有關。
大家陡然感覺緊張起來,不知道張晨馬上會拿出來的,是什麽。
張晨畫完了,放下筆,雙手合在壹起搓了搓,這才如夢方醒壹般擡起頭,看著電腦問:
“小虎,妳都講完了?”
小虎微笑著說:“張叔叔,我已經講完了。”
“妳剛剛說的是不是保鮮櫃的問題?”張晨問。
小虎說是。
“這個有兩個辦法可以解決。”張晨說,“壹個是化整為零。”
“化整為零,什麽意思?”小虎問。
“我不知道妳們臺灣有沒有牛奶箱,大陸的人都知道。”張晨說,“對那些壹門壹戶的民宅來說,把保鮮櫃化整為零,就是現在的壹個個格子,都做成獨立的櫃子,就像這樣——”
張晨說著舉起了手裏的紙,大家看到,紙上畫著的是壹扇門,門邊上的墻上,就像牛奶箱壹樣掛著壹個獨立的保鮮櫃,這樣,住在門裏的人,只要打開門,就像是在門口的牛奶箱裏取牛奶壹樣,取自己的菜。
會議室裏的人都眼睛壹亮,張向北再也忍不住,叫道:“太好了!”
張晨笑笑,接著舉起了第二張紙,大家看到,紙上是壹個報刊亭大小的玻璃房子,房子裏面是壹排的保鮮櫃,張晨說:
“這個是驛站,就設在那些老舊房子的下面,或者馬路邊,取菜的人輸了密碼,門就會打開,他就可以取到自己的菜了,這樣的驛站,也不占地方,只要設在路邊的空地就可以,小虎妳們應該可以搞定臺北和新北基隆的市政府,只要他們同意就行,不會涉及私人土地。”
會議室裏,大家都笑了起來,有人還鼓起了掌,小雯雯叫道:
“看到沒有,我說的沒錯把,是不是老將出馬壹個頂倆?”
“是把我們都頂掉了。”吳歡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