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道長生

睡覺會變白

玄幻小說

初夏,白城。
白城在北方,很普通的壹個縣級市,兩三條主街,七十萬人口,沒什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目標

顧道長生 by 睡覺會變白

2019-3-23 20:30

  都江堰之所以在兩千年來壹直發揮著巨大作用,得益於歷朝歷代對水利工程的重視。
  漢靈帝時設“都水椽”和“都水長”,負責維護堰首工程;蜀漢時,諸葛亮設堰官,並征丁千二百人主護。此後各朝,皆以堰首所在地的縣令為主管,到宋朝時,更是制定了施行至今的歲修制度。
  此外,還有基礎材料的升級,從最早的竹籠磚石,到現在的鋼筋混凝土,也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主體穩固。
  所以通常來講,這片地區下雨是不擔心的,但今年,這雨下的著實有些久了。
  岷江上遊都在下雨,水位愈漲,已經沖毀了不少農田房屋,兩岸居民急速撤離。雖然進入都江堰地區,水勢大大緩解,但本來就沒有糧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城鎮蕭條冷清。
  南面的蓉城暫且無事,洪水經過反復分流,變得和緩無害。老百姓也沒想太多,只認為今年雨季漫長,來的兇猛。
  蓉城,夜。
  臥室的窗戶關著,綿雨輕揚,數日不斷,使得整個屋子都潮乎乎的。
  閆亮是土生土長的蜀地人,早習慣了這種氣候,此刻正躺在床上,有壹搭沒壹搭的刷著微博。
  “xx特大暴雨引發洪水,已致20人遇難8人失蹤。”
  “xx市委宣傳部發布防汛通告,近日再次連續發生大暴雨,各江河均發生較大洪水,請沿江河低窪地帶、地質災害危險區的居民盡快撤離;公安交警部門已封閉的橋梁、路段不要冒險通行……”
  “xx網友實拍,小區樓上現場看海,200輛車壹夜報廢。”
  “嘖,全是發水啊!”
  閆亮雖沒感受到水災危機,但畢竟發生在蜀地,也是抱有關註和同情之心。他找到了壹條捐款渠道,利索的打過去壹千塊錢,聊表心意。
  接著又繼續刷屏,翻著翻著,忽然自動冒上來壹條熱點信息,還是篇長文。
  “先生鼠患再發洪水絕非巧合,巴蜀可能有大麻煩了!”
  閆亮下意識點進去,發現作者是個知名大V,這貨向道之心虔誠,怎奈資質低劣,苦修多年也不過後天修為,後來索性當了網紅,科普壹些修行常識和秘聞趣事,粉絲有幾百萬之多。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
  蜀人矜誇壹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
  今年灌口損戶口,此事或恐為神羞。”
  文章壹開頭,就擺出了杜甫的這首《石犀行》,然後剖析內容。
  閆亮越看越心驚,這位老兄並非壹水的胡編亂造,列舉了很多有明文記載的資料。
  杜甫此詩借古諷今,扶正道以杜神怪,意思是說築堤乃正道,厭勝乃詭怪。
  但各方典籍都有記載,那年蜀中確實鬧了鼠患,跟著也確實發了洪水。而且李冰築都江堰,真在民間留下過很多傳說。
  比如李冰治水時,曾化為牛形,入水戮蛟,也曾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穿石犀溪於江南,命曰犀牛裏等等。
  因此,此人分析:李冰築都江堰,極可能借助了什麽術法,或許就是杜甫提到的厭勝之術。唐朝時術法失效,灌口決堤,再後來,有大能將術法修復,於是又安穩千年。
  到了末法時期,大能絕跡,才有1933年疊溪引發的大洪水,沖垮了渠首樞紐。
  而現在靈氣復蘇,壹時無人關註此事,加上今年又鬧鼠患,又降暴雨,跟唐朝時何其相像,都江堰極可能決口潰堤。
  壹旦決口,洪水順流而下,下面就是蓉城千萬人口!
  幾乎壹夜之間,這篇長文傳遍了大江南北,無論修士還是普通人都在議論此事。不得不說,那貨還是有些本事的,憑蛛絲馬跡拼湊,拼出個八九不離十。
  他不曉得真正秘聞——公輸班的水不近蜀,但預測結果沒錯,再這樣下去,都江堰真會決口,引發滔天洪災。
  官方反應迅速,先安撫蜀地群眾,後辟謠言,跟著聯系道院求教辦法。
  若在平常年代,洪災是無可抵擋的自然偉力,但在神仙滿天飛的修行時代,小事爾。
  大佬們有無數種方法解決問題,比如找到公輸班的埋厭之地,修復那具木人;比如施法加固堤壩,任妳滔天巨力也沖不垮;比如幹脆在上遊,或抽空水系,或拔地而起壹座山峰……
  真小事爾!
  但這些方法不夠直接,或者說,不能給群眾帶來本質的安全感。
  他們怕的是再下雨,漲水,決口,發洪水……那就捉到核心了,不下雨不就完了麽?
  於是道院經過商議,壹致認為此事是收割聲望的大好機會,當即聯合官方發出公告:
  將有真人趕赴蜀地,開壇,收雨!
  ……
  消息壹出,舉國振奮。
  三十年前,顧玙在鳳凰山耍過壹次,那次是降雨,這次是收雨。人們熱衷於征服自然,每次看到什麽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的術法,事不關己者也會覺得很興奮。
  蜀地更是沸騰,連都江堰地區的群眾都在苦中作樂,氣氛從擔驚受怕變成了熱鬧圍觀。人們不顧官方警示勸阻,急匆匆從各地趕來,倒像要看壹場大戲。
  岷江岸邊,雨幕之中。
  渾濁的浪頭掀起十幾丈高,裹挾著惡臭腐爛和數不清的零碎之物,猶如憤怒的水龍呼嘯著向下遊沖去,兩岸皆是殘垣斷壁,平房早已沒頂,只剩二三層的小樓還在茍延殘喘。
  此地早無人煙,而突然間,積水的岸邊出現了壹男壹女兩個身影。男的年輕英俊,眉目間含著幾分陰鷙;女的成熟嫵媚,身段迷人。
  二人踩在水面上,看著破敗的人間格外舒爽。
  “聽說道院要派人過來,不知來的是誰?”女人忽道。
  “既說開壇收雨,必是正壹道中人。天師府、茅山最擅長這等把戲,定是張守陽或晁空圖。”
  男人提到天師府,不自覺的露出壹絲詭異神情,充滿了戲謔和血腥,“嘿嘿,我真希望是天師府,那樣就妙極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